特色案例展示(40)丨“一带一路”倡议下援外培训项目国际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创新首页 > 案例展示

特色案例展示(40)丨“一带一路”倡议下援外培训项目国际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创新

  • 型号:LDX-K3050
  • 输出电压:0-30V 输出电流:0-50A
  • 来源:开云的网站是多少
  •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7:30
  • 2021年,为推动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升继续教育的公信力、影响力,展示优秀成果
  • 在线订购

  2021年,为推动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升继续教育的公信力、影响力,展示优秀成果,传播成功经验,推动行业“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再次推出“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征集活动,遴选出67项成果。为更好地发挥这些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的优秀示范和借鉴引领作用,特以《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增刊形式出版。

  增刊汇集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普通高等院校、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在继续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优秀成果、特色案例、理论成果,凝聚了继续教育同仁的智慧和心血,是继续教育领域珍贵的年度成果报告。期待以此为继续教育、在线教育行业树立标杆、提供参照,助力继续教育和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短缺、宣传力度不够、人才培养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等诸多挑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在过往五年的办学实践中,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在援外培训项目中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等方式,对国际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果。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倡议与重大举措。基于新时代要求,高校继续教育作为国家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培养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目标和任务就是为国家、组织和个人持续发展赋能,为国家发展服务。我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在办学实践中,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实际,制定了适应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发展的策略,通过加强对国际人才的培养来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于2012年组织精干力量成立国际发展部,开展以援外培训为主的国际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援外培训是我国对外援助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国家助推“一带一路”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载体。2016年以来,我院成功组织实施“一带一路”援外培训项目75期,涉及沿线伊朗、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捷克、塞尔维亚等80余个国家,培训支持“一带一路”的国际人才达1800余人次。

  本文中提到的“国际人才”特指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金融、海关、法律等领域的政府官员、商务精英和学者。他们熟知本地区本领域的政策法规,通晓相关国际惯例,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各国实施与推进的重要的条件与重要支撑。

  2021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中明白准确地提出新时代的对外援助工作应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2021年两会后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中精确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加强发展的策略和政策对接,推进基础设施相互连通,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其在原先“五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为社会各界热情参加建设“一带一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指引。“一带一路”高水平发展的推进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交流。一方面,通过加强国际人才的培养,为沿线国家及地区输送高品质人才,有利于各领域国际合作的人才储备,促进倡议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国际人才的培养,在沿线国家中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爱华”人士,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当地群众,在广大民众中建立起“认识中国、亲近中国”的良好氛围,成为中国联系当地交往的紧密纽带,为倡议的顺利实施积累民众基础。

  “一带一路”在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面临两个明显问题。其一,缺少了解东道国营商环境的直接途径,东道国政府官员和人民因对“一带一路”不了解因而不支持,中国企业“出海”难。其二,高质量国际人才缺乏,中国项目“落地”难。人才是获取“第一手”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推动“一带一路”落地的基础和保障。与国内人才相对应,沿线国家政府官员、商务精英、学者作为当地社会中坚力量,因自身优势,对“一带一路”推动作用更加突出。

  目前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仍存在诸多误解,这将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和成效。如何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同与深厚的民意基础,成为影响倡议执行效果的重要的条件。我们培养的国际人才因其地理区位、职业背景特点、了解并亲近中国,对宣传中国国际形象具有直接、高效、主动性强、可信度高的优势。

  宏观层面,国际人才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和文化背景等有很大差异;微观层面,每个个体的职业、职务、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也各不相同。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差异导致每个人的学习需求各异。传统的培养内容与形式缺乏灵活性,没办法真正从学员实际的需求出发,加之实践教学薄弱,教学形式单一,课程内容优化不及时,没办法真正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过往五年,学院以援外培训为载体,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创新的主要举措如下:

  以援外培训为直接宣传媒介,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与深入中国内地的参观考察安排,展现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使沿线人民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消除了他们对中国的误解,为中国营造了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方面,讲授中融入案例,结尾预留半小时师生互动。实践教学方面,组织当地考验查证、文化体验、创新工作坊、沙盘模拟等活动。例如,学员通过现场聆听民乐演奏和民乐赏析来感受国乐之美;学员通过当地考验查证来感受中国经济的发展,解决了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充分满足了学员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大模块为今日中国、主题研究、参观考察和中国文化体验。前三大模块旨在培养学员对中国国情、培训主题的深刻理解。第四模块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开设民乐、汉语、书法、武术等课程。其中民乐课最具特色,主讲人多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的青年演奏家,采用体验式教学,对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特色及民族乐器演奏特点进行讲解后,现场演奏经典曲目并教授弹奏技巧,增加学员对中国文化的感性认知。

  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理念,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强调一切课程设置从学员的学习需求出发,使课程内容满足学员实际的需求,课程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前中后全环节,通过问卷、视频采访、听课、总结会等形式调研学员需求、课程与需求匹配度,去芜存菁并不断尝试新课程,实现课程优化升级。设计教学效果多元综合评价体系,组织学员从课程、教师、翻译、教学组织、教学设备等多角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提供了有力参考。

  依托贸大优势学科,整合政府、科研及企业资源不断充实师资库;依托贸大青岛、成都等地方研究院和黄冈、汕头等地方政府的支持,调动优势力量成立实训基地。通过以上工作整合优质课程、师资、政企和校友资源、为培养工作提供强大保障。组建并长期维护学员线上社群,提供学员间、师生间资源对接、合作沟通平台。组织中外企业对接会,帮助学员以及所在国家与中国地方政府、企业直接对接。

  2016年以来,我院共举办援外培训51期,平均每期时长21天,理论与实践课程总计8568课时,培训学员1418人,与2016年前人数比增加了81%。学员遍布欧亚非、加勒比海及南太平洋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领域包括经贸、财税、海关、金融、法律、企管、外交等。培训期间走访政府和企业,将培训过程制作成视频,由学员带回国做专题汇报,形成了广泛的国内国际影响。

  五年来,我院为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人才提供能力提升培训,学员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司处级官员、企业家、学者。我校12个援外培训项目入选商务部“2019援外培训经典项目”;2018阿富汗税务班学员回国后为我校发来阿财政部感谢函,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我校国际知名度,助力了我校双一流建设。

  近年来通过援外项目培养了“一带一路”亲华、友华力量,通过中华艺术课堂拉近了彼此距离。其中,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联合创作的《意象丝路·龟兹盛歌》民族管弦乐音乐会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了海外学员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认同感,提升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对展现大国形象、推动倡议实施、“一带一路”落地发挥了独特作用。

  自2017年起开展学员问卷调查,回收700余份有效问卷,进行了65期访谈,在此基础上撰写了13期分析报告,内容有学员对华态度、言论、立场及对“一带一路”的看法,侧重学员对华态度立场分析和参训国国情文化调研,并持续优化问卷及访谈。分析报告为上级单位制定有关政策、开展区域国别研究、配合“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等提供了依据,得到了上级主管单位的好评。

  吴莎莎,赵坤,崔嵬,等. 2018. “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升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10):27-30.

  俞子荣. 2020.不平凡的探索、改革与成就——隆重纪念中国对外援助70年[J].国际经济合作(6):4-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1-0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EB/OL].[2021-03-13].

  赵贞,博士,副研究员,党总支副书记;王舒悦,硕士,研究实习员,国际发展部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100029)。